最近没忍住各种诱惑,还是入了一台M1芯片的MacBook Pro。M1芯片除了有一些莫名其妙的Bug以外,整体表现我还算满意。
其实Mac和iPhone一样,如果想获得优秀的体验,是需要多元化的配件来实现的,甚至Mac要比iPhone更依赖配件生态。最近不停买买买,算是差不多把MacBook Pro的配件集齐了。最近也会更新一篇「MacBook Pro配件选购指南」,这篇姑且当个前菜吧。
这次更新的M1芯片的Mac,无论Air还是Pro,都是13英寸版本,所以雷电3接口也只给了两个。
但其实不论是2个还是4个接口,对于Mac来说都是比较不便的。因为要外接显示器、USB-A接口读卡器或者连接器等,都还是需要用到扩展坞。
扩展坞可以作为Mac和外设间的中枢存在,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
目前Mac在售的第三方扩展坞,可以大体分为Type-C和雷电3接口两种。虽然接口长的一样,但是其实带宽速率是天差地别的,所以很多人会混淆,包括一些商家也会打着雷电3的幌子去售卖普通USB-C的扩展坞。
雷电3有着40Gbps的传输速率,一根线即可实现4K 60Hz甚至更高规格的显示器扩展,以及各种外接设备接驳等。因为有着单独的供电,所以即使带宽更大但多设备接入也会很稳定,比如下图我外接了显示器、硬盘、键鼠等9个设备之多。
关于USB-C和雷电3的区别,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简单归纳就一句话,雷电3只是以USB-C的物理形式存在,带宽方面雷电3会有着巨大的优势,同时支持继续向下接入雷电设备组成菊花链。
雷电3作为外设中的高阶协议存在,扩展坞自然不会便宜。我之前一直用的是贝尔金那款,但换了M1的MacBook Pro之后,我需要长期外挂硬盘使用。贝尔金背部因为只有上下行雷电,所以我就一直在找能多出一个Type-C接口的雷电扩展坞。
兜兜转转就看到了Zikko即刻这个,在一些Mac类论坛也比较有名 ,也是英特尔官方推荐的。文末我会对手上的雷电扩展坞进行一个对比,包括贝尔金和Anker的。
价格上,即刻比贝尔金便宜一些,所以我也觉得论性价比方面Zikko要更好。查了一下采用的是最新的Titan Ridge Intel Thunderbolt 3主控芯片,相比于老版本芯片主要增加了对DP1.4的支持,提高在视频传输方面的性能。
外观和设计
包装简单看一眼,上面主要罗列了一些产品参数。比如Thunderbolt的雷电标识,8K外接显示器扩展、PD 85W供电、40Gbps带宽等等。
附带的电源输出功率180W,单看这个电源你就能知道,这类全功能的雷电3扩展坞性能有多强了,不是那些普通的USB-C扩展坞能比拟的。
附送了一根0.5米的雷电3数据线,虽然被动式数据线都不长,但这个0.5米还是有些略短,之前我单独买的都是0.7米、0.8米。
如果有长度需求,Zikko那里还有一根主动式 40Gbps满速的2米雷电3线,这根线很强,长度和速率方面默秒全。
金属外壳,深空灰的配色。除了Zikko的Logo,还醒目的标注了雷电3认证和PD 85W供电。
做工对得起自己的价位,表面喷砂细腻,金属和塑料接缝处理的也没什么毛病,
体积不算大,和iPhone 12 Pro Max对比一下大小。
正面接口一览,做了个解析图,大家看的更明了一些。
前端主要是针对日常频繁使用的设备,USB-C/A各一个,SD读卡器和3.5mm耳麦接口。多了一个独立的开关按键,不需要扩展坞的时候无需再拔线了,这点比贝尔金方便。
背部接口一览,USB-A 3.0*3,雷电3上下行接口各一个,均是40Gbps满血速率。主雷电3接口可以给电脑提供85W的PD供电,下行雷电3接口则是15W供电。
RJ45千兆网口一个,DP1.4*1,可以支持8K 30Hz / 4K 120Hz。重点是多出的一个USB-C接口,下图蓝色框选区域,这也是我换成这个扩展坞的主要原因。因为MacBook Pro的内存相对都不大,1T版本的选配等待遥遥无期,所以长时间的外接硬盘成了刚需。
侧面还设计了一个锁绳接口,如果公共环境使用,这个接口也可以预防丢失,毕竟雷电3的扩展坞还是挺贵的。
使用
下面主要聊聊Zikko这个雷电3扩展坞的日常使用,以及我在使用上的一些心得分享。
笔记本电脑一直在激进的做减法,大刀阔斧的砍接口,而扩展坞就是以「一己之力」来恢复那些本该有的功能。
雷电3的扩展坞使用很简单,MacBook Pro一根雷电3线接入背部的雷电3上行接口,如果你像我一样也是雷电3的显示器,扩展坞下行雷电接口再接入显示器即可。
当然,你也可以使用USB-C转HDMI/DP来实现显示器的扩展,或者直接使用DP来接入显示器。
此时在macOS系统里雷雳设备树界面,就可以直接看到即刻的扩展坞了,上下行端口速率显示均为满血40Gbps。
一根线,即可完成音视频和数据传输,同时也可以为MacBook提供最高85W的供电。
M1的MacBook Pro,附带的是61WPD充电器,个头不小。有了雷电3扩展坞,这个充电器日常基本就用不到了。
这是我日常使用时候的状态,Magic Trackpad和键盘通过蓝牙与Mac连接,Mac一根线到扩展坞实现显示器和外接硬盘的扩展。
尾部接口看下特写,上行雷电3接Mac,下行雷电3接显示器,USB-C接口外挂莱斯硬盘,USB-A还插着罗技的优联连接器。
M1的MacBook,蓝牙并不是很稳定,所以鼠标我还是继续用罗技的MX Master 3。虽然一样是无线,但是优联要比蓝牙稳定太多了,还能实现诸多的快捷键自定义。
之前贝尔金那个雷电3扩展坞,背部除了两个雷电3接口之外,是没有额外的USB-C接口的。所以如果我需要长时间的外挂硬盘扩展的话,就只能接在前面。特别丑难理线不说,想再接入一个数据迁移的USB-C硬盘就不可能了。
Zikko这款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我可以很方便的在扩展坞后面外挂一个USB-C的硬盘。
前端还有USB-C、USB-A和SD读卡器,日常使用也会便捷很多。相机的SD卡,随身的U盘和硬盘,无论是USB-C还是A接口,都可以在前端快速完成导入。Zikko这种雷电3*2+USB-C*2的设计,会更适合USB-C设备快速发展的当下。后面长期外挂一个C口硬盘,还可以随时在前端再接入一个。
如果你使用的是有线键鼠,那么也可以直接接在尾部的USB-A接口上,试了一下Mac正常识别都没有问题。
这里模拟一下满载的情况,Mac一个雷电3线接入扩展坞,即可实现这么多设备包括显示器的扩展使用。
Laice USB-C硬盘、希捷 USB-C硬盘、闪迪CZ880 USB-A U盘、SD卡、有线键盘&鼠标、罗技优联又连接了Master 3鼠标和MX Keys键盘、明基PD 2720U 4K 雷电3显示器。
USB设备树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设备都正常工作,此时扩展坞还在为MacBook提供着最大85W的供电。页面也可以看到,2个USB-C硬盘挂载在USB3.1,USB-A的U盘则是USB3.0,有线键盘和优联连接器挂载USB2.0。
看一下满载状态下,前后接口的情况。即刻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,前端为频繁插拔的设备使用,后端则是为固定设备使用。
外接的显示器,也可以实现4K 60Hz。
不过M1芯片的Mac,在最新的Big Sur 11.1系统下,雷电3或者USB-C直连显示器会出现无法60Hz的Bug,滚回上个版本正常,只能等苹果下一版本的更新了。不只Zikko这一款,我手上的贝尔金、Anker也都有这个问题。
这个故障只是偶发,国内国外我也就看到了十几个和我一样的案例。问了下身边的朋友,也只有我碰上了这个Bug。
我又买了一个USB-C转HDMI,也能正常4K 60Hz。所以这个Bug对非雷电3的用户影响可能不是很大,所以也没看到大面积的讨论。
尾部三个USB3.0的A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用了,竖置的布局在多口接入的情况下更节省空间。
这么多设备,仅通过一个小小的扩展坞就能和Mac实现连接。挨个试了一下,即使这种满载的极限状态下,各设备也都运转使用正常。所以这种扩展坞的强大之处就在这里,不是那种普通USB-C扩展坞能比的。
测试一下希捷SSD的速度,和直插电脑没什么区别。看读写的曲线,也基本没什么波动,很稳。当然如果你拿M2硬盘做外接的话,速度会快非常多。毕竟即刻这个扩展坞,两个USB-C接口都是10Gbps的。
此外Zikko这款扩展坞还Hi-Res高保真音频标准,接上耳机的话,明显能感觉到比直连MacBook Pro的推力大一些。
虽然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AirPods Pro了,但偶尔心血来潮或者喜欢的新砖发布,拿出来HiFi耳机听一听,也能获得更好的音频体验。
音频设备的选择也很简单,直接在声音设备里切换即可。注意这个扩展坞音频接口的名称,也是「Hi Res USB-C ADUIO」。所以如果你有有线耳机的需求,那么Zikko这款支持Hi-Res的会更适合你。
对比
对比一下贝尔金的雷电3扩展坞吧,体积上Zikko的会稍宽一些,外壳做工也都不错。
前端接口方面,Zikko和贝尔金都一样,提供了USB-C、USB-A、SD读卡器和耳机接口,只不过两者布局不太一样。
Zikko多了一个独立的电源开关,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关闭,而不用再去电脑端拔线。贝尔金的是一个指示灯,Zikko则是电源/信号双指示灯。
不过有一说一,Zikko这两个指示灯,一蓝一绿有些过亮了,夜晚会有些光污染的感觉。
背部接口,即刻多了一个USB-C,但是少了一个USB-A。贝尔金则是相反,四个USB-A,没有独立的除雷电外的USB-C接口。
贝尔金的这种设计,在1、2年前倒没什么问题。但最近一年我的设备大部分都更新成了USB-C接口的,四个USB-A接口显得有些浪费了。相反即刻减少一个USB-A,增加一个10Gbps的USB-C对我而言就很受用了。尤其是MacBook这种,需要长期外挂硬盘来扩展存储空间的笔电产品。
USB-A接口方面,即可是竖置,贝尔金是横置。多设备接入的时候,竖置会更省空间一些。
再来看下Anker的这个雷电扩展坞,只给了HDMI接口而没有DP就很遗憾,尾部也没有提供除雷电外的USB-C接口。
不过Anker这种立式的也不错,可以大幅减少横置面积。对比下这三个扩展坞,我最喜欢的还是Zikko,也是最适合我的。发热情况,扩展坞有发热是很正常的,毕竟功能太过强大。简单对比了下日常感觉,Zikko的散热是最好的,也许是宽度稍大有着更好的散热空间。其次是贝尔金,Anker的散热一般。
我还是更喜欢横置,配合支架底座,可以直接把MacBook和扩展坞都收纳进去,日常用着也很顺手。
Mac接出去一根线,即可实现诸多配件的扩展,非常实用。
总结
雷电3扩展坞,不同于普通的USB-C扩展坞,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不要混淆。如果你需要更高的速率带宽,更多的设备扩展,那么直接买这种雷电扩展坞一定不会错。
Zikko这个雷电扩展坞,应该是目前最适合我的了。做工和功能性都没什么硬伤,接口布局很合理。
我觉得也更适合2021年更多的Mac用户,相比市面上常见的雷电扩展坞,除了上下行两个雷电接口外,还前后分别给了10Gbps USB-C 3.1 Gen2的接口,很人性化。
因为USB-C设备会越来越多,很多SSD也大都采用了C口。背部USB-C接口,可以让你很方便的去长期外挂硬盘。增加的独立按键,不需要的时候直接关掉就行,不用每次都要去拔线。
尤其是散热表现,全天使用也只是温温的。
最后说下不足吧。
首先是两颗Led指示灯有些过亮,夜晚会有些光污染。拿掉一个,或者降低亮度都是不错的做法。
然后就是附带的电3线是0.5mm,相比我其他的扩展坞自带的0.6mm—0.8mm有些略短。